◎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余君伟

开展茶园低碳种植技术试验、进行茶叶加工绿色低碳改造……在位于肯亚的茶园、加工厂里,来自中国安溪的碳中和茶生产经验模式正在加速推广。
“这是国内碳中和茶生产、认证方案的首次‘出海’。”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德—肯三方合作低碳茶项目”牵头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环发所”)茶产业碳中和研究院执行院长许吟隆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此举有望加速联合国粮农组织低碳茶叶项目的推动实施,促进“南南合作”深入开展。
茶产业碳中和“安溪方案”,如何从县域实践走向全球?
建设创新人才高地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大县,拥有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交易市场和完整的茶叶全产业链。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针对高端科创资源不多、高层次领军人才偏少等县域经济普遍遇到的发展“短板”,安溪如何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国内茶产业碳中和创新人才高地?
安溪县科技局局长林丽艳介绍,近年来,该县聚焦茶产业碳中和探索实践,深耕人才“港湾计划”和“涌泉行动”,携手环发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中茶所”)、福建农林大学等,共建环发所茶产业碳中和研究院、中茶所安溪乌龙茶产业研究院等高端科创平台。
如今,安溪县不仅汇聚起一批国际茶产业碳中和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团队,还促成了“中—德—肯三方合作低碳茶项目”示范基地落地,成为助推安溪铁观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
建设全国首个铁观音碳中和示范茶园、开展碳中和茶产品认证试点关键技术瓶颈攻关……在安溪年年香茶庄园示范基地,许吟隆、马欣等专家带领一支涵盖气候变化、固碳减排、茶树栽培、土壤、生态等专业领域的团队,积极探索有机物料替代、植物生长必需矿物质补充、微藻肥补充等低碳种植技术。如今,该团队已帮助当地茶园实现系统化固碳减排,最终达到单位铁观音产品种植阶段碳中和要求。
数据最具说服力。铁观音碳中和示范茶园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相较于我国绿茶单位产品平均碳排放量降低16.3%,茶叶质量较试验前提高明显,每亩至少可新增产值3000元。许吟隆表示,“碳汇+品质”双提升带动茶农增收,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安溪方案”。
打造“零碳茶园示范区”
不久前,联合国粮农组织肯亚办公室巴拉克·奥科巴博士团队一行前往安溪,考察茶产业碳中和“安溪方案”。团队观摩年年香现代化车间智能化萎凋、精准温控烘焙及自动包装线,探讨铁观音茶叶鲜叶到成品的高效管控流程与碳中和措施……
“此次考察,有望促进中国茶叶低碳种植经验及碳中和生产模式加快在肯亚地区推广。”环发所副研究员、茶产业碳中和研究院咨询专家李阔表示。
安溪县副县长谢建新介绍,目前,安溪县通过遥感卫星、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手段,在实时对全县茶园进行遥感、监测的基础上,率先从源头开展减碳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打造空地一体、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监测的“零碳茶园示范区”。
依托环发所茶产业碳中和研究院技术支持,安溪县加快启动编制相关减排固碳技术标准及茶产业碳中和产品认证标准,积极参与国内外碳汇交易市场交易。同时,该县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溪乌龙茶产业研究院为载体设立六大课题,通过“项目+人才”等柔性引才模式,连结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上海海关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7家机构专家资源,提升安溪铁观音的品牌优势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林丽艳表示,安溪县科技局将积极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汇聚茶产业碳中和领域一流人才团队,打造新型数智生态茶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支撑引领茶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县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版权声明:本文为 “深圳颂唯欧美国际物流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