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构想,其核心在于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深化经济合作,构建一个开放、包容、普惠的全球发展平台。许多人在了解这一倡议时,首先会好奇它究竟涵盖了哪些国家。需要明确的是,“一带一路”并非一个成员制的封闭俱乐部,而是一个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开放型合作网络。因此,其参与国家的范围是动态发展的,只要认同倡议的合作理念,任何国家都可以参与进来。理解其参与方的关键,在于把握其“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主体框架以及合作形式的多样性。
一,从地理范畴上看,参与合作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两条主线之上。第一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它重点连接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欧洲的陆上通道,并延伸至南亚和东南亚。这其中涵盖了中亚五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欧洲国家,以及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第二条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着眼于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以及另一条方向经南海至南太平洋的航线。这条线上包括了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南亚的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中东的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朗,东非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并继续连接至欧洲的希腊、意大利等国。

二,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重要经济体通过签署合作文件或参与具体项目的方式融入了这一网络。例如,在欧洲,意大利、希腊、匈牙利等国是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在非洲,埃及、埃塞俄比亚、南非等国家在产能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拉丁美洲,虽然地理上距离较远,但智利、阿根廷等国也通过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合作领域与“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战略对接。此外,通过“冰上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等新方向的拓展,合作更是超越了传统的地理界限,吸引了包括北欧国家在内的更多参与者。
三,要列出一份固定不变的“一带一路国家名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更为准确的观察方式是关注其标志性的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各国与中国签署的双边合作备忘录。截至近年,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相关的合作文件,共同描绘出一幅跨越不同大洲、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宏大合作图景。
这幅图景的核心精神是开放与包容,它旨在为所有参与方创造共同的发展机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