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际物流网!

亚马逊卖家30%利润都装不进口袋,究竟哪一环节出问题了?

在这里遇见不一样的她

在大卖公司里,大多数由铺货起家,早期的采购员所需负责的工作内容多、体量大,也经常容易出现纰漏,例如漏采、错采和多采等。但当公司步入正轨之后,传统的采购方式已不适用。

亚马逊卖家30%利润都装不进口袋,究竟哪一环节出问题了?

在跨境电商高速发展、倡导精细化运营的当下,对于卖家来说,选品选得好,单量少不了;供应商选对了,店铺的可持续运营则有所保障。而这两者均考验采购人员的能力。作为卖家如何提升自身采购能力并降低风险?

跨境电商卖家采购常见12条痛点

众所周知,在跨境电商行业里,铺货模式主要有几种玩法:第一,通过ERP或人工批量采集平台上热卖的Listing并上架,出单后再通过1688或类似华强北这样的批发市场寻找供应商快速采购,然后再从国内发货给终端消费者;第二,与固定的供应商或者可以一件代发的商城合作,批量上架供应商的产品,出单后找供应商发货;第三,有了一定沉淀和数量的自备库存,通过不同店铺,更换关键词、图片排版、组合销售等方式,打造众多Listing进行铺货。

上述几种是铺货型卖家常见的操作手段。但不管是哪种玩法都有其弊端,例如第一种会碰到采不到货或者采购价过高的情况,第二种的产品热销度无法得到保障,第三种库存压力相对较大。

对于跨境电商卖家来说,采购产品时有两个重要的维度:一是选品,二是供应商的选择。

选品选得好,单量少不了。供应商选对了,店铺的可持续运营则有所保障。而卖家采购产品和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却经常遇到一些痛点,总结来说,或有以下12点:

1、供应商往来账目核对不清晰,经常出现收货数量和付款数量对不上;

2、采购无规范流程,采购操作不规范,出错概率高;

3、1688采购,单个采购会很麻烦,效率不高;

4、不同供应商采购跟单线下统计麻烦、经常遗漏;

5、采购成本变动,无法准确管理到单个采购批次的成本;

6、成品原料无法进行管控,无法统计加工情况与损耗;

7、采购绩效考核无数据来源,考核制定难;

8、采购入库无规范存放,导致库位紧张;

9、采购不良品退换货管理不好管控,不良原因统计分析难;

10、网络采购量大,无法快捷跟踪物流信息,需逐一跟进;

11、采购备货周期长,无法很好的合理计算采购需求,经常导致缺货或备货多;

12、难以清楚产品的销量情况、是否爆旺款、滞销款、库存积压成本情况;

30%的利润都拿去备货了!采购环节如何降本提效?

而上述痛点的产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卖家没有很好地制定自己的采购计划,前期开发过多的产品、以及没有记账、核算利润、预测正向盈利的时间。有卖家表示,“做亚马逊一两年了,虽然一个月有上万美金的销售额,毛利也能达到30%,但还是感觉没挣到钱,利润都拿去备货了……”

一般情况下,卖家都会有自己的备货公式。与此同时,会根据可预见的影响因素,做出各种调整。作为一名优秀的跨境卖家应该知道,一套成熟的备货逻辑体系,能帮助企业提升整体竞争优势。而赛盒ERP在备货方面,则受到绝大多数客户的青睐。以FBA备货为例,赛盒ERP的公式为:FBA备货数量=(运输天数+采购天数+备货周期+安全天数)*日估算销量-(FBA库存+在途库存+已计划未发货数量)。

该备货公式考虑到了以下几点影响因素:

1、运输天数,从中国仓发货到FBA/海外仓所用的时间,选择的物流不一样,运货的天数不一样;

2、采购天数,产品从下单给供应商到本地仓到货的时间,每个产品的生产时间不一致;

3、备货周期,需要卖家计划该产品在亚马逊销售多少天,即备货频次,多少天备货一次;

4、安全天数,为本地仓发货前预留的处理货物的缓冲时间或考虑发货物流延迟而给FBA可售天数预留的安全天数,即多备几天的货,可以多卖几天;

5、日估算销量,通过该产品近3天、7天、14天、30天等多个时间段销量的综合分析计算,估算出近期的日平均销量,每个产品的销量情况不一样;

6、FBA库存,亚马逊FBA仓的可售数库存;

7、在途库存,创建的FBA备库订单从本地仓发出去的数量(已称重发货);

8、已计划未发货数量,FBA备库订单发货需求数量(还未称重发货)。

卖家可以根据产品销量活跃度(爆旺款)、销量、计划中数量、在途数量、库存、采购时长、备货周期、成本、季节性产品等因素调整补货数量,合理备货,不过对于卖家来说,由于淡旺季的区别和不同产品的情况不尽相同,并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做到每个采购单都能按照采购计划进行,可能会出现各种采购异常情况。

版权声明:本文为 “深圳颂唯欧美国际物流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ingyujiameng.com/hyzx/12564.html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