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际物流网!

开年不红,跨境卖家还剩多少红利?

在这里遇见不一样的她

开年不红,跨境卖家还剩多少红利?(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往年,人们对春天总是充满期待,但在跨境电商行业领域,寒冬或许还没完全过去,露出春晓的苗头。

一、挣扎与沉沦:跨境行业当下整体面临的“四重挑战”

幸福的卖家人人不同,不幸的卖家各个相似。去年,不少跨境卖家因流量下滑和低价竞争难以为继,裁员是他们抵御风险的不得不实施的方法。

经多家媒体证实,2022年10月,黑鲨科技已经过几轮裁员,原来1000多人,目前只有100多人,仅保留互联网、职能等少数部门。没有直接裁员的公司,也对薪酬福利、工作制度进行了调整,甚至延迟发放了年终和绩效奖金。

除了降薪、扣绩效等操作以外,更有大卖直接给员工放长假,让员工停工待岗。据了解,某深圳跨境公司让员工在家停工待岗6个月,期间按照规定发放最低保障工资。总体来看,2022年对跨境卖家来说,是充满艰辛的一年。

综上今年开年以来跨境行业领域的表层现象,当下跨境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特点,窥探深层原因,可以归纳为跨境企业历史性面临的“四重挑战”积弊:

1、流量转化沉淀率难以进一步突围,品牌效应基础薄弱

当下,时代红利退却,跨境行业流量的转化低效,依然困扰这跨境行业的品牌化升级进路,品牌的打法也趋向于同质,广告费用持续增加,获客成本高企成为跨境企业的普遍忧虑,品牌产品被同行模仿同质化的现象也较突出,品牌出海之路总体面临瓶颈和挑战。

2、跨境产品同质化,品牌竞争力“优选”秩序难以建立

选品套路雷同,营销策略跟风,设计理念差异化弱等等,就像病毒一样侵袭现有的跨境行业,同质化的竞争导致进一步的价格战等内耗式竞争,让跨境从业者产生了“脑雾”,品牌陷入“失焦”状态。而新涌入跨境领域的掘金者,依然盲目采用“跟随”策略,而非有计划有战略的思考行业价值创新点,进入恶性竞争的深度陷阱。

3、资本催化品牌化的同时,亦有副作用,品牌之战难以突围

资本在打破和塑形跨境行业原有商业模式和发展准则,并作为主动跨境行业的一种决定性因素,在助益行业发展,促进良性竞争的同时,也催化了行业竞争的“副作用”。资本战争的一般套路,能诱惑行业黑马在短期内杀出重围,颠覆行业格局。但“副作用”是独角兽往往没有作成,跨境企业盲目涌入风口,盲目杀入,结果导致风口没追上,企业缺乏沉淀,战略陷入混乱。

尤其是进入今年以来,资本对跨境企业从高热投入到逐渐消热,甚至进入观望的趋势越发明显,部分所谓跨境资本的“守望者”们压力陡然增高。

4、组织力量薄弱,品牌基因建构困难

跨境行业新近淘金者虽然依然在持续涌入,但是行业的重心已经转向资深跨境企业行业品牌化趋势,品牌级跨境产业出海,跨境企业如何升级转型的重大课题。但是企业短期内加速扩张,管理却跟不上,形成了制度缺陷与效率的低下。

二、电商平台卖家危机显现:缺乏战略性策略布局,掉入“惯性”打法

平台与卖家唇齿相依,也被席卷进这场危机中来,迫于经济衰退、运费飙升和人员罢工、缩紧开支等多重压力,不少平台宣布大规模裁员: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南亚电商平台DarazGroup宣布将裁员11%;亚马逊决定裁员1.8万人;电商又一巨头eBay也计划对全球4%员工进行裁员。

在降本增效为主题的2022年,人力成本是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这一点可以在裁员和招聘中体现。今年,多地招聘岗位与往年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深圳作为跨境电商之都,有着浓厚的电商环境,此前该城市对亚马逊运营的需求却在逐年递减。

根据职友集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亚马逊运营的招聘职位量为1367个,相比2021年的7.3k个职位,市场需求下降了81%;平均工资为人民币11.5k,与前一年持平。同时,杭州坐拥众多跨境企业,在开工的求职旺季,也显露出了岗位需求下降的信号。2022年,深圳亚马逊运营的招聘职位量为1367个,而2021年岗位是7.3k个,下降了81%;平均工资为人民币11.5k,与前一年持平。

这些行业“还债”的背后隐约的是,前些年流量红利起飞的电商消费品牌,实际大多极度依赖平台的流量和社媒引流,而平台则用促销和低价等手段间接绑架品牌,每逢跨境大促节点,热络的流量背后,遮蔽的是大多数跨境企业低下促销的窘境,形成血本无归的“价格混战”。

版权声明:本文为 “深圳颂唯欧美国际物流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ingyujiameng.com/cjwt/7985.html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欧美专线
热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