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诞生与演变深刻塑造了今日的国际贸易格局。理解GATT,不仅仅是回顾一段历史,更是解读当前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体系以及全球供应链形成缘由的关键。它并非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而是一项多边国际条约,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性待遇,从而推动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全球经济的融合。
一,GATT的诞生源于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二战结束后,各国领导人力图避免重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邻为壑”贸易政策的覆辙,当时高昂的关税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加剧了全球经济大萧条。在此共识下,23个国家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并于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其核心使命非常明确:通过多边谈判,循序渐进地降低关税水平,为国际贸易创造一个非歧视、可预测和自由化的环境。

二,GATT的灵魂体现在两个最基本的原则上。第一个是最惠国待遇原则,它要求一个缔约国给予任何另一个国家的贸易优惠和特权,必须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所有其他缔约国。这意味着双边谈判达成的关税减让成果能够自动多边化,防止了歧视性贸易集团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贸易体系的效率和公平性。第二个是国民待遇原则,它要求进口产品在清关进入一国市场后,所享受的待遇不应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这有效防止了成员国通过国内税或法规等隐蔽手段来抵消关税减让的效果,保护了市场准入的实质性成果。
三,为了实现其目标,GATT在存续的近半个世纪里,发起并完成了八轮主要的多边贸易谈判。早期的回合主要聚焦于关税减让,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球工业品的平均关税水平得以大幅下降。其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是第六轮的“肯尼迪回合”和第七轮的“东京回合”,谈判范围开始从关税扩展至非关税壁垒,并试图处理反倾销措施等更为复杂的议题。然而,GATT的规则体系也存在其历史局限性,例如在农产品贸易、纺织品贸易等领域允许了大量的例外,这些领域长期游离于主流规则之外。
四,GATT的最终章,也是其最高成就,是1986年至1994年举行的第八轮乌拉圭回合谈判。这一轮谈判的复杂性和广度前所未有,它不仅进一步深化了传统议题的讨论,更将规则扩展至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服务贸易以及投资措施等全新领域。正是乌拉圭回合的成果,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更强大的国际机构——世界贸易组织,并于1995年正式取代GATT,成为管理和规范全球贸易的常设性国际组织。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作为一项划时代的国际协定,成功地将主要世界经济体凝聚在一起,通过多边主义框架大幅降低了全球贸易壁垒,为战后经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它虽然已被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但其确立的基本原则、谈判模式和法律精神被完整继承下来。GATT留下的不仅是一套规则,更是一种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贸易争端的宝贵理念,这套理念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运行方式。